拿结实的纸,最好是挂历纸或者是厚的包装纸画出16厘米*32厘米的长方形,并分成4条长16厘米,宽8厘米的小长方形。沿外轮廓剪下,按照刚才画的线,一正一反地折叠,折成一个好象手风琴的形状。把这部分立在桌子上,侧面看去是W形状,四个小长方形部分分别称作ABCD再剪下两个8厘米*6厘米的长方形,都是分成6条8*1厘米的长条,也是一正一反地折成手风琴状,长条依次编号为123456,这是钱包的侧壁刚才的大手风琴已经立在桌子上了,然后把小手风琴的1号长条,贴在A部分的侧边上,同时2,3两个长条插在AB之间,折叠部分向内。再把4,5插在C,D之间,6贴在D的侧边。另一个侧壁同样粘贴这样钱包的里面就做好了,可以开合的两层结构用硬卡纸做外面,可以是买衬衫时里面衬的纸,也可以用食品的包装盒剪下宽为16.5厘米,长至少为27厘米的卡纸,竖着放然后从底部开始,依次划分出宽为8.5厘米、0.5厘米、8.5厘米、0.5厘米的小长方形,最上面一截是做钱包的“盖子”的,可以也取8.5厘米宽,也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剪成别的形状,这部分宽度不超过8.5厘米即可。沿画出的线用刻刀轻轻划一下,别刻开,这样折的时候很整齐把外壳按照线折好,把刚才做好的内部粘在外壳里,盖上盖子,就好啦如果用的是衬衫里的衬纸,可以在外面画上图案。按照这种方法,还可以在钱包里多加几层
冥包的正规写法
1、正中写:故妣考(婆家姓)母(娘家姓)老孺人阴中受用
2、最右边写:今逢(看你什么时候烧)之期孝男(自己名字)虔备冥钱一包
3、最左边写:公元()年()月()日焚化中元节写包的称呼。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冥钱包怎么写模板。
目录方法1:有盖钱包1、找一张纸。方法2:有口袋的钱包方法3:不用剪刀做的钱包想不想自己做个钱包呢?想不想要一个和你的笔记本很搭的钱包呢?想不想要一个轻便的钱包呢?那就来做一个纸钱包吧。找一张纸、一把剪刀,只需花2分钟就能做成一个钱包。再也不用随便把钱塞在口袋里了,再也不会丢银行卡了,请详细阅读下文吧。
方法1:有盖钱包
1、找一张纸。纸张只要足够大,哪怕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也可以。最好是用彩色的打印纸,不用剪成正方形,大约为21.5厘米*28厘米就可以了。在开始折叠及裁剪前先画图案,这样比较容易。
2、如图所示进行折叠。在大约三分之一处将纸折起。
3、翻过来,用同样的方法折叠。不过这一次是将上面的部分往下折。
4、将多出来的纸往后折。
5、找把剪刀,将两边各剪出2.5厘米的口子。
6、将纸张展开。将两边用剪刀剪开的纸片往里折。
7、对折。
8、将纸角塞进折出的纸袋中。
9、左右对折,然后展开。
10、沿着折痕将多出来的纸片剪开一点,然后将剪开的两个角往里折,钱包是不是渐渐成形了呢?
11、完成。这样,里面的大纸槽就可以放纸币,两个纸袋可以放信用卡及名片。
方法2:有口袋的钱包
1、将纸张折成4份。先找一张打印纸,不用剪成正方形。你可以先找一张难看一点的纸来折,练练手,然后再找一张好看的纸或是画过花纹的纸来折。完成上一步后,展开纸张,继续下一步。
2、在折痕的上下两边各剪出2.5厘米长的1条口子,这样总共是6条。这样,上下两边就各有了4片纸片,这4片纸片是用来固定住钱包的。
3、将上下两边的第二、第四片纸片分别往里折。然后将纸片折起的一面正对自己。
4、在第四片纸片所在的那一部分中间画两条线。两条线大约相隔3毫米。也就是在中间的折痕两侧各画一条线,这两条线要靠的近一些。
5、在两条直线的上面画一个狭长的钻石形状。画好后,整个看起来就像一个禁止通行的牌子(钻石形状是牌面,两条竖线是杆子)。这就是你用来放入信用卡、名片或现金的槽口。注意,直线占据整张纸最下面的四分之一,而钻石形状占据上面一个四分之一的部分。
6、将画好的形状剪下来,然后把剪出的两条直的边再用胶带贴起来,如果纸摊不平,就说明你的步骤是正确的。
7、再把纸折成4份,然后左右对折。确保钻石形的开口折在里面,而你从未折过的两片纸片要留在外面。这样,左右两侧就各有一片纸片和一个口袋。钱包里面应该会有一个槽口,就像正常的钱包一样,如果槽口在背面,折上来就好了。
8、把多出来的两片纸片塞进各自附近的口袋里,如果你想让其服帖一点的话,就用胶带将纸片贴在口袋里面。
9、完成。使用你的钱包吧!
方法3:不用剪刀做的钱包
1、对折。找张打印纸,无需裁剪,我们就需要长方形的纸。
2、将折痕一侧的纸张折向折痕。这样,折痕一边就折向了中心,而另一边尚未折叠。
3、将纸展开,把上面的两个角往里折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直角边大约为2.5厘米。
4、重新将翻折过的那一部分折向中间的折痕。不过这一次两边的三角形仍旧折在里面。
5、将纸翻过来,然后左右对折。折下来的那一部分要留在外面,这样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一个长方形。
6、将纸展开,然后将左右两边往中间折。折时候要先把上面较厚的那部分先翻进来压平,然后再折起下面的部分。之前折下来的纸片仍旧要放在外面。
7、将没有口袋的那一侧往下折,盖住口袋。这一步是要为后面创造一条清晰的折痕。
8、将纸展开,然后把折下来的纸塞进下面的两个小口袋里。这样,最下面的大口袋就可以放现金,两边的小口袋就可以放小物件了。
9、左右对折,钱包就完成了。你可能需要将手指插入两边的小口袋里,将里面的纸张整平。好了,现在就可以把毛爷爷放进去了!
小提示打印纸上可以画点花纹或加点其他装饰品,这样能彰显你的个性。
你需要准备
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这叫写包袱。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中元寄钱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即日化子某某某某某某孙媳某氏某某某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这大约是一种买平安的“钱”。所谓“地盘业主”,应是阴间收件亲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我怀疑还有恶霸,钱寄过去,给他们上上贡,免得他们找亲人麻烦给脸色看,或收保护费。所谓“孤魂野鬼”,即没有后人照看的鬼魂,这是些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给点钱打发一下,免得他们心存不良,哄抢亲人刚收到的钱钞。这些名堂,现在的年轻人是弄不懂,也不想弄懂了。包袱也还包的,大多当阳间的信封一样来写:“寄父某某某,魂下受用。儿某某某,媳某某某,孙某某某。”女人大名当然照写不误。有的干脆不包包袱、不写包袱了,花十几二十几块钱,买个上亿元的冥国银行纸钞,烧完了就完了,还图包包袱、写包袱的麻烦干什么呢?但有的老人很担心:“你们这么烧过去的钱,阎王爷恁里认不认?”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一代:
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七月半写包称呼回之父之兄:称答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