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
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
当前数字人民币仅限于试点,所以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即它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的区别: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解释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装的内容增加了央行货币。
在数字人民币推出后,其兑换将是免费的。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率和福利最大化,所以人民银行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兑出和兑回的服务费。
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有哪些?
◎文《法人》全媒体记者银昕
“央行这次是有点着急了。”一位供职于某商业银行的知情人士对《法人》记者说。
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以下“方案”),其中对数字货币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此前,央行对数字货币设置的试点范围是“4+1”,即在深圳、苏州、成都、雄安新区和冬奥场景下试点,方案将此规模扩大到了四大城市群。
所谓法定数字货币,不同于用于游戏厂商的“虚拟货币”,也不同于比特币,而是“真金白银”,可按照1:1比例兑换法币,并且与法定货币有同等效力的数字形式的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功能是替代M0,即正在流通中的现金,但不替代M1(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定期存款),更不替代M2(流通中现金+企业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和债券)。
法定数字货币在央行系统的布局始于2014年。这一年央行设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以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7年末,在国务院批准下,央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及其他有关机构开展了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2018年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上线试运营;2019年下半年,央行在工作电话会议时,要求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
“央行一直希望法定数字货币能在冬奥场景内广泛使用,这是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窗口。所以,才有了方案里对数字货币试点的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为下一步加大试点力度和速度提供了政策依据。”上述人士表示,方案虽然没有具体规定数字货币大规模铺开的时间表,但也透露了央行迫切的愿望。“我估计离最终落地只剩一两年时间了。”
《法人》记者了解到,距离法定数字货币实现广泛应用,在技术上只剩下很短一段路程,但在法律法规上,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据悉,数字货币最终在普通用户身上的实现形式是一个手机APP。由央行发行,其中嵌有各大商业银行的电子钱包,普通用户可在电子钱包中进行普通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双向兑换。不久前深圳、苏州等试点城市已有内测人员被央行发放了数字货币形式的消费券,还有内测人员领到了数字货币形式的工资。
《法人》记者了解到,法定数字货币不同于支付宝中的余额,也不同于余额宝和微信零钱通中的货币基金。“法定数字货币可以理解为数字版的人民币,它是有具体金额的一串数字符号。它和第三方平台中的货币基金完全不同,但如果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会给数字货币留有接口,我们就有可能使用数字货币购买货币基金。”
一位央行数字货币团队的知情人士告诉《法人》记者,目前该团队的人员构成中就有“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的相关人员。未来数字货币与第三方平台的无缝对接已经十分可期,“他们之间的联通是必然选择,这样对用户而言最方便。”
有消息称,一些此前没有参加“支付大战”的平台也参与了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以“滴滴出行”和“美团外卖”为例,这类平台也有很多小额支付的场景。“滴滴出行”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对《法人》记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太多试点细节,但她向记者证实,数字货币将能在滴滴出行的多种支付场景中使用。
这样一来,未来可以使用数字货币的不仅有支付宝、微信和“央行APP”,还有其他一系列平台经济的运营主体,不同APP之间难免会有一番竞争。
上述央行数字货币团队成员对《法人》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支付场景的推广是商业利益驱动。央行与他们的身份并不一致,利益诉求也不一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前期做了大量抢夺市场的工作,最终导致了线下几乎全覆盖的结果。央行能否实现相同的覆盖率,要看他们对自己的电子钱包推广力度能有多大了。”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央行之所以招募“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的相关人员进入数字货币团队,除为保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对接之外,主观意图也是为了改善“央行APP”的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上特别有经验。”上述人士说。
数字货币对金融安全的一大贡献是避免了纸币的匿名化,导致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处都能够追踪。若数字货币大面积流行,“送一冰箱现金给贪官行贿”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少。据了解,个人的数字货币账户将被设置为半私密账户,在无特殊情况下依旧保持其私密性,遇到小额支付场景还能免密支付,但从技术角度上看,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处都在央行的掌握之中,一旦获得法律授权,公安部门可以调取所有信息。
但在此之前,数字货币需要在合法性上过很多关。早在数年前数字货币相关部门刚刚成立之时,就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数字货币要想大规模流通,需要解决其法理依据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一款授予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人民币并管理人民币流通,行使“货币发行权”。而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称,央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没有数字形式的法币。这意味着按照现行法律,人民币的形态只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实物形态,不包括无形的数字货币。
再者,数字货币的法偿性也没有法理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和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这里所指的人民币依然只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形式,依然无法对数字货币提供法理地位。
由此,数字货币亟待被授予法定地位,否则难以推行。
此外,刚获通过不久的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的问题也牵扯到了法定数字货币。民法典继承编对可继承遗产的范围有所调整,将此前继承法中规定的“公民收入、房屋、林木、文物和著作权等”改为“一揽子”提法——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有分析称,这种概括形式的立法方式使数字货币也被归为可继承的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方式上,央行对数字货币和实体货币采取的做法相同,都是“央行—商业银行—个人”的“二元模式”投放,即先由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再由个人在商业银行的电子钱包中用等额的账户余额兑换数字货币。
上述某商业银行知情人士告诉《法人》记者:“央行种种做法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就是尽可能地赋予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等的金融地位和法律地位,也尽可能地使个人用户在不超出现有的消费和支付习惯的前提下接受并使用数字货币。”他表示,在技术上,央行坚决不将超出现有成熟技术之外的技术使用在数字货币上,为的就是稳妥和安全;在时间上,也是等第三方平台在移动支付的探索中完全成熟后再试点;在用户体验上,尽可能不让用户被迫形成新的使用习惯,而是一切照旧就好。
“所以根据我的判断,在与数字货币有关的修法和立法上,有关部门也会本着‘与实体货币同等对待’的原则来做。”上述人士说。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编审:崔晓林|统筹:王茜
|责编:何睿|版式:姚瑶
数字人民币何时全面落地?
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
平时我们消费买单,使用支付宝和微信付款比较多,接着就是现金和网银支付。其实,现在在部分城市还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很多人想知道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城市,以及数字人民币充值方法。
数字人民币的使用
近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在近期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人民银行宣布,将在现有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基础上,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很多人打开数字人民币APP,发现自己没有使用资格。其实,数字人民币试点使用,只是对部分城市开通而已。据悉,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三批试点城市,大家看看第三批城市有没有你的城市。
具体来看,此次将新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同时,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80天
数字人民币全面落地准确时间是80天。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数字货币,最快80天内落地。初期将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七家机构发行。据一位前政府工作人员透露,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在今年11月11日正式推出。一旦这一数字货币如期
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推出数字货币,最快80天内落地。初期将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阿里巴巴、腾讯以及银联七家机构发行。据一位前政府工作人员透露,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在今年11月11日正式推出。一旦这一数字货币如期推出,中国央行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正式发布数字货币的央行。
数字货币如今电子支付盛行,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样的也促进了全球经济交易的流通。但同样的电子支付最重要的是要有网络,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
数字货币同电子支付是不同的,这也相当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纸质货币一般,但是更具有便利性也更加的能够杜绝假币的流通。如今我国数字货币试点在全世界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并且规模发展也是在不断的扩大。等到未来数字货币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扩张开,也会让人们意识到数字货币所带来的便利。
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是指企业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或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非货币性资产。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作者|周松涛
来源|首席财经观察
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上线又下线,意味着数字货币已进入内测阶段。
也就是说,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
建行率先试水,数字货币时代临近
8月29日,有网友反映建行手机银行APP已经上线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
该App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直接开通。
数字货币钱包,可以实现付款、收款、扫一扫、转款等功能,付款可通过二维码扫码、NFC“碰一碰”付款。
“数字人民币钱包”分为四类。分别是一类钱包、二类钱包、三类钱包和四类钱包,除了一类钱包,后三类钱包设有余额和支付上限。
其中,二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万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30万元。
三类钱包余额上限为2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2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2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5万元。
四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
目前该功能仅在深圳等部分试点地区开通。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是“4+1”,即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正当用户们热议建行数字货币钱包时,数字钱包功能又悄悄下线,用户再想申请时,已无法开通。
用户数字货币钱包充值的钱怎么办?
建行客服表示,数字货币相关产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当天下午仅受邀客户体验测试。对于已开通钱包的账户,系统自动注销处理,用户转入的款项将在8月30日之前退回原储蓄账户。
虽然短暂上线又下线,说明建行数字货币已进入内测阶段,全面货币数字时代正在来临。
数字货币,不是你想的那样
什么是数字货币,大部分人肯定是一头雾水。
一般人都认为数字货币就跟支付宝和微信钱包差不多,只是一种数据支付工具。
并非如此!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货币的本质
数字货币,也就是“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种法定数字货币,全称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对应的英文缩写是DC/EP。其中DC是Digital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
跟纸币(硬币)一样,是国家法定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
人民币的法偿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数字货币实施和使用之后,也是人民币的一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2、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本质区别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只是一种支付工具,数字货币不仅仅是支付工具,也是国家法定货币。
当然,数字货币肯定有支付功能,就如纸币能支付一样。
通过微信、支付宝交易之前,都要首先绑定自己的一个银行账户。你的每一次支付背后,其实都是微信、支付宝从你的卡中实时扣款,再去执行相关交易。
数字货币,无需申请银行账户,只要注册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数字钱包即可。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在线交易,也就是说需要有网络,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离线交易,就跟此前POS机刷卡一样。
不过,数字货币支付和交易,虽不需要网络,但得有手机,有电才行。
3、是否会产生通货膨胀?
数字货币既然只是一串数字,是不是可以无限发行?
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当然不会!
数字货币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用市场上的现金兑换出来的,货币的总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而且,数字货币短时间之内也不会完全取代纸币,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使用数字货币,特别是老年人。
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数字货币和纸币(硬币)都将同时存在。
4、有没有利息?
很多人可能会问,数字货币有没有利息?
当然没有。
纸币放在家里有利息吗?没有。
数字货币一样,只是把纸币变成一串代码而已,数字货币不是存在银行卡里,而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也就是电子钱包。
那需要利息怎么办?和纸币一样,存到银行,就有利息了。
上班族也会很关心,发工资怎么办?
数字货币全面通用之后,数字货币发工资将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事,比用银行卡发工资更方便,可能只需要给你一个代码,一串数字。
央行为何要推出数字货币
人类社会最初没有货币这一概念。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特别是交易需要,就有了最初的实物货币,譬如一只羊,可以兑换多少大米,多少棉花,这时的羊的属性就相当于最初的货币。
羊作为交易工具,非常不方便。后来有了金属,金、银、铜等金属作为货币更加便捷。
但这些金属特别是金银,稀缺性的弊端就尽显无疑。
此后,纸币应运而生。
纸币最大的特点是便于携带,还可以通过不同面值来将优点继续放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推进,纸币的缺点又开始显现。
当经济不好时,有些国家就会超发货币,大量印钞,譬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开始三轮量化宽松,现在疫情影响,美国又开始卸掉水龙头,无限QE,其它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零利率或者负利率。
最终的结果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
即使我们自己不加大钞票印刷力度,也会受全球放水影响。
最坏的情况就是发生挤兑风险。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数字货币。
纸币相当于是欠条,就是国家用信用背书。国家发行纸币,就相当于是一个欠条的凭证。
不过,纸币要流通,肯定不能采用实名制,都是匿名交易。
数字货币不一样,是电子记账,任何一笔交易,去向都可以监控和追踪。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挤兑风险,还可以避免**,****,以及非法**,资产非法转移和流失。
数字货币不需要印刷,可以减少制造和运输成本,提高存储和交易效率,还能优化金融体系运行效率。
数字货币由央行控制,这样可以去美元化,能有效规避美国的金融封锁。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数字货币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弊端,特别是作为新事物。
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
虽然数字货币是加密货币,能最大程度上保障资金安全。
但毕竟是电子钱包形式,相当于此前的实物钱包变成了电子钱包,在手机里存储,一旦手机坏了,APP崩溃了,或者手机丢失了,都可能导致无法查看,无法使用。
没错,钱包也有可能丢失,但一般人不可能把所有资金都放在钱包里。
当然,这也不是最关键的安全问题,互联网越来越发达,黑客技术越来越高,再坚固的防火墙也有可能被黑客攻破。
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同时,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金融和互联网**。作为新鲜事物,初期的监管也不会面面俱到。
弊端和漏洞可以优化和防范,而且数字货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
正如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一样,数字货币取代纸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